台灣男性重建外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鍾侑谷
學經歷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category/2162914
**若您有任何相關困擾,請洽 yy179@yahoo.com.tw,或電(06)2150237**
Dr.鍾侑谷@YouTube網址:https://www.youtube.com/@Dr.ChungYu-Ku
【警語】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若有醫療上需要,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未滿18歲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並由其代寄,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
【提醒】術前狀態因人而異,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
【建議】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
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市中心步行區的尿尿小童銅像與噴水池,是很多人至當地旅遊的必訪景點。一個看似理所當然的站立尿尿姿勢,卻是中重度尿道下裂患者所追求的目標(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370965)。中重度尿道下裂患者通常須要多次手術矯正,矯正的重點包括兩大項:尿道修補及陰莖短小彎曲,整套矯正過程有時會從baby持續到青春期,其中,有極少數人到了成年,卻仍無法站立小便。所以,中重度尿道下裂對於病患、家屬與醫師三方都是很大的考驗,須要無比耐心與毅力去共同面對矯正過程中的一切挫折,尤其青春期後,面對會強烈勃起的陰莖,更增添術後復原的變數與增加術後照護的難度。
所謂的中重度尿道下裂,即意謂著尿道開口不在龜頭前端,而在陰莖後段腹側或陰囊或會陰部位,致無法站立尿尿。尿道開口既然不在龜頭前端,當然也就代表尿道長度不足,尿道口離龜頭前端越遠,尿道不足的長度就越多,故,須重建的尿道也就越長。
很多人誤以為中重度尿道下裂的主要的矯正重點在於尿道重建、使能站著小便,其實不然。
中重度尿道下裂矯正的真正成功須兼顧2點:「能站著小便」及「能性行為」,「能站著小便」及「能性行為」這2套系統是獨立的,其中為了達到「能性行為」的關鍵乃在於陰莖的長度與直度(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983373)。
在矯正過程中,無論陰莖長短,只要能把尿道開口重建至龜頭前端或接近龜頭前端,且重建的尿道沒有廔管,甚至即使有個小廔管、但可於排尿時將之按壓住,則就可達到「能站著小便」這個目標。但,是否「能性行為」,卻受囿於陰莖的長度與直度,此2項因素的不足,均會致使性行為的無法進行。
人有2個黃金成長期,一個是一歲前,一個是青春期,前者又顯著優於後者。
一歲前,體重會從2500克(2.5公斤)成長到10公斤,短短一年、全面性地四倍速成長,幹細胞既活躍又豐沛,這期間做陰莖架構調整,可以為將來奠立很好的基石,雖然先天或有缺陷,但此時重新賦與大方向正確的框架(架構重建),可以讓它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往正確方向(架構)去「長大」。
青春期的成長,即使長高個4、50公分,也不可能像0~1歲時的數倍差異,此時期可見的變化主要在於性特徵的成熟,女性的外顯性特徵為胸部,男性則為陰莖。倘若陰莖錯失了之前的最佳架構調整期(1歲前),那麼須把握住青春期的階段。若陰莖錯失這兩個整個打掉重練的良機,將來只能穿著衣服改衣服,如本個案。
由於中重度尿道下裂的特性,往往陰莖會較為短小,同時也會伴隨著陰莖彎曲(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336141),矯正時,不能僅只單純地在當下把尿道口重建至龜頭前端,而是須在當下考慮到受術者以後的成年狀態,因此,矯正的重點須以「能性行為」為優先,因為陰莖的「長度」是與「成長」有關,而尿道是「做」出來的,想做隨時可做,但「成長」卻有時機的限制,如前述,若不把限制陰莖成長的因子排除,使能於成長期趁「機」長大,則將錯失陰莖的最佳「發育」時機。
臨床上最常碰到的困擾是急於將尿道從近端延長至遠端,一心以為只要單純地將尿道重建至龜頭處,手術就算成功,筆者並不贊成這種觀念,因為此種方式當下看,似乎解決問題,然而實質上,卻是將問題遞延到未來,使問題更加棘手。
中重度尿道下裂患者會有2個組織屏障:
1.後天「製造」出來的尿道,其彈性與成長性均遠不如既有的先天尿道,致人造尿道皮層的伸縮性差,換言之,重建尿道時若未考慮到受術者成年以後的需求,則將來如仍有未決問題要矯正時,勢必囿於當初後天尿道長度的限制。
2.白膜周邊組織的僵固性遠超過一般單純陰莖彎曲,除了導致彎曲外,也會限制陰莖的成長,若不在可塑性高的幼兒時期將之一舉「殲滅」,且又錯失青春期良機,則成年後易與後天的人造尿道相互牽絆,如雞生蛋、蛋生雞般,理不清。
綜觀下面4項因子,其中受發育主宰的是陰莖長度,這也就是為什麼筆者會一再強調,在中重度尿道下裂矯正手術中,陰莖長度是最重要的主軸手術,因為它有時間性,「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penis)」,而尿道重建則為附屬性手術。
由於此類患者的白膜周邊組織極具僵固性,為使陰莖能於成長期間如脫韁野馬般地盡情「奔馳(長大)」,擺脫陰莖較短小的先天條件,所以,於第一次尿道下裂手術矯正時,就必須先將所有拉住陰莖海綿體的結締組織,或造成陰莖彎曲的纖維化組織,全部去除,讓裡面的陰莖盡量外顯出來,有多餘的皮就拿來包覆手術所拉出來的陰莖長度,使陰莖在先天不良的條件下,能獲得最多的長度,再讓這個長度跟著成長期一起長大,盡量拉近與正常陰莖長度的差距。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同時解除陰莖彎曲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不僅能獲得「陰莖的長度」,也同時能獲得「陰莖的直度」,以確保未來「能性行為」,主軸手術確立後,接著再來做沒有時間性、「完全人為」的事 — 重建尿道。
緣於陰莖長度變長變直,須重建的尿道距離也跟著增長了,或許會讓尿道重建的次數增加,但,就長遠來看,絕對值得,因為中重度尿道下裂的整個畸形結構已被矯正,將來無庸被陰莖短小、陰莖彎曲所苦。倘若第一次手術只著眼於尿道重建,即使第一次矯正手術就能在短小的陰莖上,替它重建一條尿道,外表看似可以站立小便,也號稱手術一次成功,殊不知這是將所有的困擾延宕至青春期後,屆時發現勃起長度不夠,或者是彎曲,須再次進行矯正時,卻訝然發覺,糟了,若要讓陰莖變長、變直,當初重建的尿道長度並不足以支應,結果以「能站著小便」的狀態,重新陷入陰莖短小、陰莖彎曲、重建尿道的苦境,而不得解,所有的一切仿佛回到原點。
另者,此時若欲再進行後續的矯正手術,就與在幼兒時期的矯正觀念完全不同,因為沒了「時間(成長)」的幫忙。之前若能從幼兒期就顧慮到長度與彎度,則也就不用在青春期以後,甚至30歲後,進行這種只能穿著西裝改西裝的遷就性手術,如本個案。
本文介紹的個案雖已成年,卻仍無法站立尿尿。他從小至大共接受過3家醫學中心手術,繞了一大圈,尿道開口也還在陰莖與陰囊交界處,且中間仍存在一個不小的尿道廔管,根本不能站著小便,至筆者診所時生殖器上仍留有之前最後一次尿道下裂手術的縫線,如照片。
這裡要提出說明的是,這種縫線太粗了,實在不適用於尿道下裂手術。尿道下裂手術最注重的是利用各種皮瓣技巧來重建尿道與陰莖外型,對於皮瓣,須考量它的長度、寬度、能否保留血管的供應等因素,以使皮瓣存活,這點在尿道下裂手術上更為講究、謹慎,因為多次的重建手術已使陰莖部位陷於血液循環不良的處境,對越後面接手的醫師而言,是相當大的挑戰,完全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險峻處境,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370089。
使用縫合線,只是要將皮瓣固定至所需要的位置上,或塑造成手術所需的形狀,嚴格來講,縫線的目的不在於縫合固定,而是稍微承托皮瓣,故,這類手術不適合使用太粗的縫線,更不能像一般手術那樣拉緊縫線、下壓到皮瓣,否則很容易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造成傷口性的缺血性裂開。更不適合使用電燒,因為電燒使用後,電熱會往外擴散,影響到正常血液循環,所以,筆者做尿道下裂傷口處理時會有2個原則,一不用電燒,二使用細線、並只作重點部位縫合,因為太密的縫合反而傷害到血液循環。
除了不能站著小便外,還有無法進行性行為的問題存在,本個案的陰莖在勃起與未勃起時均偏小,如下圖,而且勃起後陰莖朝左偏也朝左彎,「陰莖的直度」也有問題。非常棘手。
本個案因為主客觀因素,無法像第一次處理幼兒型尿道下裂那樣,整個打掉重建,兩個成長期也已結束,只能在既有格局下盡量朝著我們所認定的可性行為、可站立尿尿的前提去進行,所以第一階段手術的設計,是讓其能以增長陰莖(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867033)的方式去讓他可以站著小便(此時不打算延長其尿道)及同時處理左彎,希望能用一次手術就達到「能站著小便」及「能性行為」的目標,故手術的程序乃先去除所有牽絆陰莖的周遭結締組織,拉長陰莖,不足的皮層以植皮方式去補充(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249642),同時藉著增長手術使尿道開口自然往遠端移動,以達到可站立尿尿之結果。
植完皮後的狀況尚稱良好,一周後拆掉包紮,移植的皮膚存活狀況也不錯,本以為一切都很美好,後來卻因移植皮層受到感染,導致皮層覆蓋功虧一簣,之後藉由隧道皮瓣及移轉皮瓣才解決這個困擾,此時雖然解決了左彎困擾,但仍無法站著小便。
第二階段手術經過溝通後,就重建尿道,以跟斗皮瓣及旋轉皮瓣(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291336)將尿道延長至龜頭,經放置尿管與一個月照顧,傷口終於順利癒合,如下兩圖的尿流射程,終於達成20多年來站著小便的夢想。
當看到本個案能站立尿尿的那一刻,心情之激盪非常人所能體會,一次次的挫敗、再次手術修補,此類患者的傷口癒合又較一般人困難(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268296),還有每日勃起的衝撞,期間傷口雙方辛苦照護的革命情感,不是任何言語與詞句所能表達,實在太…太…太高興了~~
站立尿尿是第一步,接下來須開始漫長的尿道擴張,於術後持之以恆、每天做擴充尿道復健,直至術後一年、疤痕定型為止,以防止人造尿道於癒合過程中因疤痕組織而攣縮。
進一步說明。
一般外部皮膚傷口,預防疤痕增生是要對抗張力,所以術後會黏貼紙膠去拉攏傷口,使疤痕不會往外擴張,形成增生性疤痕。但尿道是中空的,才能有管道讓尿液經過流出,沒有表面皮膚的張力問題,面臨的術後疤痕反應,反而是疤痕會往壓力小的地方去增生攣縮(中空處),導致人造的排尿管道狹窄、密合,無法排尿,這點與外表皮膚傷口的疤痕反應剛好顛倒,故,術後須要去擴張它,避免一切回到原點,整個手術白做。
等一年的尿道擴張定型後,屆時尿道長度不足的問題已確定排除,接著再來思索下一步,「陰莖長度」的重建,主要的手術設計是要使用人工皮來增長增粗陰莖,需要時會考慮做白膜延長術(終極版陰莖增長,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276024),屆時若皮層不足,再做全層皮移植,全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延長增粗陰莖以達到可以性行為的狀態。由於本個案錯失了2個「成長期」,因而導致整個重建過程困難重重,尤其還增加幼兒時所沒有的問題 — 勃起,更添重建與復原之艱辛。
執行中重度尿道下裂重建的醫師需俱備有:
1. 處理白膜彎曲及側彎的能力。
2. 瞭解皮瓣的功力。
(1) 包含軸心皮瓣(axial flap)、隨意皮瓣(random flap )等與血管有關的皮瓣技巧。
(2) 旋轉皮瓣(rotation)、前進皮瓣(advancement)、跟斗皮瓣(flip)等與方向有關的皮瓣技巧。
(3) VY皮瓣、乙狀皮瓣(Z-plasty)等與外型有關的皮瓣技巧,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3778114。
3. 植皮能力,具有分辨/操作全層皮與分層皮的能力,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5123326。
4. 修補尿道及重建尿道的能力,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917121、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351135。
5. 健康的心理素質。
對處理尿道下裂的醫師來說,中重度尿道下裂不僅是一項高難度技巧的手術,加上往往需數次重建,須有經得起屢敗屢戰的戰鬥意志,因為重建過程曠日廢時,故也是須要有個高抗壓性的心理素質,更重要的是要擁有規畫手術流程的能力,即筆者一再強調的「先陰莖、後尿道」之觀念,若缺乏有層次的宏觀手術計畫,將使受術者於成年後無法達到「能性行為」的目標,更糟的是,甚至無法站立小便。「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就是中重度尿道下裂矯正手術的最適切描述。
【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
#尿道下裂 #尿道修補 #陰莖短小 #尿道長度不足 #站著小便 #陰莖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