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男性重建外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鍾侑谷

學經歷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category/2162914

**若您有任何相關困擾,請洽 yy179@yahoo.com.tw,或電(06)2150237**

【警語】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若有醫療上需要,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未滿18歲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並由其代寄,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

【提醒】術前狀態因人而異,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

【建議】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

臨床上碰到有部分朋友於其他院所割過包皮後、卻發生包皮龜頭沾黏在一起的案例,沾黏程度不一,有的是局部沾黏,還可以看到一部分龜頭簷,有的則是整圈沾黏,龜頭簷完全不見了,求診時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怎麼簡單割個包皮會這樣ㄋㄟ?」。

一般此種狀況多發生在小孔隱藏式陰莖,請注意,是「小孔型包莖」+「隱藏式陰莖」,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220284

小孔型包莖是指包皮開口極小,致使包皮無法褪至龜頭溝。隱藏式陰莖則指陰莖根部鬆脫,致使外表看似陰莖短小、包皮過長,此乃由於部分陰莖內縮於體內,使原本應包覆整支陰莖的包皮量,只包覆露出體外的陰莖,造成包皮過多的假象。打個比方,當您穿一件長袖衣服時,若把手往身體內縮進去,就會有袖長過長的假象,這就是隱藏式陰莖的狀況。隱藏式陰莖雖分為先天型肥胖型2種,但其共同點都是陰莖根部鬆脫,也是手術之最重要必須處理之處,至於不同之處請自行參酌相關文章,本文不再贅述,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5119012

族群圖.jpg

所以,小孔隱藏式陰莖其實內含兩種病徵:「小孔型包莖」及「隱藏式陰莖」,一般的矯正方式都著重在一眼所見的「小孔」與「包皮過長」等2個現象,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癥結點 — 包皮過長之表象,乃肇因於陰莖根部鬆脫,故術後導致有以下不良後果:(1)包皮過短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5062444;(2)陰莖外觀仍然短小,甚至整個內縮在體內;(3)包皮與龜頭沾黏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754731

肥胖隱包術後-1.jpg

第(1)點包皮過短,及第(2)點陰莖外觀仍然短小、甚至整個內縮在體內,若閱讀過我們相關文章後,相信都可以想像與瞭解,但,第(3)點,包皮與龜頭沾,是怎麼一回事,則是很少被探討過,這也是本文所要介紹的重點。

小孔型包莖」有的只是包皮前端開口狹窄(如圖C),有的則還伴隨著包皮龜頭間發生不同程度的黏連(如圖A、B)。有的小孔會隨著年紀漸長發育而改善,此類狀況者,通常包皮與龜頭間的黏連也會消失,若小孔並未隨著年紀漸長、發育而改善者,表示其紅白皮交界處存在一個束環,經過長時間尿尿的沖後,有的會把包皮龜頭間的黏連沖開,而由圖A、B轉變為圖C,若仍無法沖開者,則仍維持包皮龜頭黏連之圖A、B狀態。

小孔.jpg

如同本文標題「割包皮後,為什麼包皮會跟龜頭沾黏在一起?」,大多發生於圖A、B狀態的隱藏式陰莖個案上,Why?

當包皮龜頭間有黏連時,都必須將黏連分開,分開後就會形成下圖白色虛線圈內的創傷,而這類的創傷不能縫合,只能靜待它自然過皮癒合

黏連-1.jpg

接著,我們再來回顧隱藏式陰莖的特性。

隱藏式陰莖最大的病徵在於「陰莖根部鬆脫」,造成一部分原應顯露於外的陰莖會內縮於體內,如下示意圖,導致包皮量看起來變很多,若臨床經驗不足,很容易誤判,而多割掉很多包皮,當然,也就不會去施作「陰莖根部復位術」,以解除「陰莖根部鬆脫」這項主要病徵。隱藏式陰莖若未接受「陰莖根部復位術」,將無法擺脫陰莖根部鬆脫,則內縮於體內的陰莖就無法跑出來,此時,若包皮割得越多,將導致陰莖的更多內縮,無論成人或孩同,嚴重者會像下列2張照片,整個陰莖都沒入在身體裡面,從而甚至牽制勃起(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291336)。

割包皮後,為什麼包皮會跟龜頭沾黏?(The cause &

隱藏式陰莖若未接受「陰莖根部復位術」,術後的另一種狀況是會把包皮往前推,如同術前那樣,可是因為已經割掉部分包皮,所以堆積的包皮量就不會像術前那麼多,但是,問題來了,倘若您是屬於包皮龜頭黏連小孔隱藏式陰莖者,由於手術時會將黏連的包皮與龜頭分開,若未解除陰莖根部鬆脫的問題時,術後由於包皮會被往前推(龜頭方向),則包皮會與龜頭黏連的傷口產生沾黏,因而發生「割包皮後,為什麼包皮會跟龜頭沾黏在一起」的問題。整個問題就會變得複雜,從原本天生的包皮龜頭黏連,演變成包皮龜頭沾黏,該有的龜頭溝也因沾黏而不見了,包皮與龜頭的沾黏嚴重程度將視個案而定,有些人僅局部沾黏,有些人整圈沾黏,如下圖個案。有些則會又將龜頭整個包住,形成後天性瘢痂型小孔包莖,詳見  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3925201

沾黏-1.jpg

絕大多數人會把包皮問題割包皮畫上等號,這在早期年代或許是如此,因為當時的醫學知識就是到那個程度而已,然而隨著醫學的發展,對包皮陰莖有更深入的瞭解後,包皮問題已不再只是籠統的割包皮而已,它甚至還牽涉到陰莖問,因此須要被更細緻分類與處理,才能解決問題。不僅醫學知識在進步,手術技巧也同時跟著在進化,以前處理隱藏式陰莖只是單純地解決陰莖根部鬆脫的問題,現在則是會改良某個陰莖增長的手術技巧,將之融入在隱藏式陰莖的手術中,以讓隱藏式陰莖有更好的術後呈現,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朋友會問:手術有同時做增長嗎?沒有,真的只有施作「陰莖根部復位術」而已(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359307);因為,不只有大環境的醫學知識在進步,小環境的個人手術技巧也同時在提升中。

割包皮後,為什麼包皮會跟龜頭沾黏?(The cause &

 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

#紅皮沾黏龜頭()  #再度沾黏的龜頭   #小孔包莖 #隱藏式陰莖    #陰莖根部鬆脫    #包皮術後   #肥胖 #包皮發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的頭像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