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男性重建外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鍾侑谷
學經歷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category/2162914
**若您有任何相關困擾,請洽 yy179@yahoo.com.tw,或電(06)2150237**
Dr.鍾侑谷@YouTube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Dr.ChungYu-Ku
【警語】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若有醫療上需要,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未滿18歲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並由其代寄,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
【提醒】術前狀態因人而異,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
【建議】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
在前一篇內容(網址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974604)說明了為什麼型態D-1與型態E-1無法使用白膜摺疊或白膜切除的原因,接著來探討型態C-1的架構與手術方向。
相較於型態D-1與型態E-1,或許型態C-1還存在有些許的可能性,但是白膜摺疊或白膜切除後將變成如下圖右的示意圖,頂多只能把歪斜的部分扳正,卻無法擺脫狹窄的葫蘆腰身部分,等於矯正只做了半套,而且白膜摺疊或白膜切除方式,不僅將使陰莖變短,既有的斑塊也都仍屹立不搖,更何況,術後有可能會產生縫線腫塊,將增添後續對狹窄區域矯正的打擊面。所以,對於葫蘆腰身型態的佩洛尼氏症來說,白膜摺疊或白膜切除並非是合適的手術選項。
倘若型態C、D、E的另一種斑塊型態是一大片斑塊,或發生在背側、或發生在腹側、或發生在左側、或發生在右側,因而制約了這個區段的整圈勃起,造成整個腰身狹窄。其中D-2與E-2的斑塊是比較勻稱,所以呈現的狹窄外觀就會是相對均衡,而C-2的外觀不僅區段狹窄且歪斜向一側,斑塊就會偏向於示意圖的狀態。
另外,這裡還有個概念要提出來,我們的斑塊示意圖雖然是這麼畫,但一大片斑塊不見得是一整塊斑塊,而是有可能是一堆斑塊聚集成為區塊模式,也就是斑塊群的概念,或者是相互夾雜,因為日積月累磕磕碰碰下的佩洛尼氏症有太多可能性的組合了。
針對型態C、D、E,主要是斑塊或斑塊群造成的整個區段狹窄,此時傳統矯正彎曲的白膜摺疊或白膜切除則較不合適,那麼,該如何矯正呢?
各位還記得我們在處理小孔包莖時,是如何放鬆重建包皮的狹窄區域呢?
在陰莖紅白皮交界的狹窄處做縱切橫縫(詳細說明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464595),先在紅白皮交界縱切,然後把直向切口往橫向拉開縫合,藉此將紅白皮交界原本的狹窄處局部放寬,來處理緊縮的小孔,而不用大刀闊斧地使用環切包皮的方式來處理小孔。
在皮層上縱切橫縫,所隱含的另一層意涵是縮短皮層的長度,換取皮層的寬度。因此,在皮層狹窄處做了縱切橫縫之後,會有2個結果:
- 把狹窄的地方變寬。
- 把縱向的皮層距離縮短,轉換成拓寬橫向的皮層距離。
在皮層上縱切橫縫放鬆整圈狹窄的做法也可拿來應用在陰莖白膜的狹窄上,只是這麼做的話,雖然可以紓解狹窄區段,但,此種模式乃是以犧牲白膜長度作為換取白膜寬度,所以將伴隨著陰莖未勃起及勃起長度的短縮。
縱切橫縫是皮瓣移轉的上位概念,並非代表臨床實務操作就一定是死板板地「縱」切「橫」縫,而是要看個案實際狀況去調整縱向角度。
如下示意圖,型態D-2與E-2是屬於比較端正的葫蘆腰身型態,所以實務操作時的縱向切線就真的是「縱」切。而型態C-2屬於偏斜的葫蘆腰身型態,此時就須跟著調整「縱」向切線之角度。再者,縱切橫縫亦可看實際需求,做多個不同角度的縱切橫縫,並不是只能一刀切的縱切橫縫,這裡面的判斷與操作就是經驗。
經過C、D、E型態的一系列手術技巧導覽,相信各位應該也能知道:白膜補綴會是相對較佳的解決方案,但也是難度相對較高的技巧。跟前述的縱切橫縫技巧操作一樣,白膜補綴也是一個上位概念,這裡面還牽涉有斑塊切除的設計及補綴填充的技巧,臨床操作時,就看個案的實際狀況及每位醫師的經驗來做各種變化。
有些人還會借助電腦模組的運算來做輔助與設計,還有些人把白膜補綴與縱切橫縫作融合運用,都可以,所有技巧就看個人如何去實際運用,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只要能解決佩洛尼氏症的困擾,讓患者回歸相對的正常生活。
===================================
最後來探討型態F。
型態F的佩洛尼氏症是區段狹窄與彎曲的組合體,它的彎曲與狹窄區段有可能發生在陰莖的任何一個面向及區段,F是一個代表樣態。
進一步言,型態F是「型態A」+「型態C或D或E」的綜合體,所以手術矯正時,可分別運用這 2種型態的手術技巧做組合搭配,如下圖示。
也就是說,藉由彎曲的手術技巧:切除斑塊、斑塊對側白膜摺疊或白膜切除、白膜補綴,來矯正型態F的彎曲困擾,同時搭配區段狹窄的手術技巧:白膜縱切橫縫、白膜補綴,來解除區段狹窄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
- 以型態F的彎曲弧度來說,若僅切除左側斑塊,若未同時在切除斑塊處補綴白膜,或未同時在斑塊對側進行白膜摺疊/白膜切除,勢必更凸顯雙側白膜的長度差距而加劇彎曲弧度。
- 倘若選擇在斑塊對側進行白膜摺疊或白膜切除來矯正彎曲,同時選擇縱切橫縫來對付區段狹窄,由於兩者都將導致縮減白膜長度,這點須有相當的心理準備。
型態A、B、C、D、E、F是佩洛尼氏症常見的幾種樣態,當然還有其他型態,基本理論也同理適用。像這種屬於結構或解剖的陰莖異常,只有手術才能矯正,至於急性期的非手術療法乃是在進入慢性期前的一些症狀治療手段,待進入慢性期後,各種的手術矯正才會端上檯面。
筆者個人認為佩洛尼氏症手術有以下的治療目標:
- 去除斑塊,改善外表的畸形。
- 盡可能維持陰莖長度。因為,在性行為的滿意度上,陰莖長度無論對男性或女性,都是一項重要指標。
- 盡可能優化陰莖的硬度。要完成滿意性行為,硬度是最基礎,再者硬度變好,也可以減少佩洛尼氏症的微創傷機率。
- 陰莖背側有神經血管叢,若佩洛尼氏症的斑塊剛好發生於神經血管叢的下方,不能因小失大,為了要截除斑塊,把神經血管都破壞掉。
- 尿道在陰莖幹腹側,也不能為了矯正佩洛尼氏症的斑塊而傷害到尿道。
陰莖腹側尿道的保護與陰莖背側神經血管叢的保護,是佩洛尼氏症矯正手術的前提要件。
佩洛尼氏症的陰莖矯正手術是一項挑戰度較高的手術,它的特性迥異於其他的陰莖彎曲,它的彎曲方向(弧度)會隨著受傷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走向,且斑塊的大小、高低、分布也呈現多樣化的發展,這些都會形成與先天性彎曲或陰莖骨折所導致的陰莖彎曲的不同樣態,再者,陰莖微創傷不可預期性的磕磕碰碰將導致非單一弧度的彎曲,卻發生在陰莖就這麼一個小器官上面,局限了手術的轉圜施展空間,所以在手術技巧的選擇搭配上將讓人更傷神,而增加矯正的困難度。
一般而言,合併尿道下裂的彎曲通常以下彎為主,白膜較具有僵固性,不易矯正,未合併尿道下裂的先天性彎曲雖然仍以下彎為主,側彎為輔,上彎則較少,白膜的僵固性較低,相較於尿道下裂的彎曲,會比較容易矯正。
而陰莖骨折的彎曲,因受傷部位多集中在一處,白膜疤痕較為粗厚,需要先處理掉粗厚的白膜疤痕,再來進行矯正,才會得到較好的效果。當然,有些人也會不處理陰莖骨折的白膜疤痕而直接在對側施作白膜摺疊或白膜切除,只是除了長度會縮減之外,是否能對抗白膜的骨折疤痕,抑或為了對抗白膜的骨折疤痕而須縮減更多對側的無辜白膜,也是考量之一。
經過這一系列佩洛尼氏症的介紹與導覽,各位對佩洛尼氏症會有相當的認識與了解,對於後續的佩洛尼氏症手術個案探討應能得心應手,知其所以然。
【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
#陰莖矯正手術#陰莖骨折#陰莖彎曲#陰莖損傷#陰莖白膜纖維化#尿道下裂#陰莖疤痕#陰莖纖維斑塊硬結#疼痛#異常彎曲#勃起功能障礙
#陰莖硬塊 #佩洛尼氏症 #陰莖變形 #陰莖白膜 #陰莖 #陰莖海綿體 #陰莖創傷 #骨折 #纖維化 #陰莖節結 #勃起障礙 #白膜延長 #白膜縮短 #白膜縫合 #白膜折疊 #陰莖變短 #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