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男性重建外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鍾侑谷

學經歷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category/2162914

**若您有任何相關困擾,請洽 yy179@yahoo.com.tw,或電(06)2150237**

【警語】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若有醫療上需要,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未滿18歲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並由其代寄,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

【提醒】術前狀態因人而異,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

【建議】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

本文所談的「包皮回復(Foreskin Restoration)」乃意指讓包皮重新回復包覆龜頭之狀態。

包皮有無覆蓋龜頭,隨著時代之不同,對它也有不同的要求。某些時代認為包皮覆蓋住龜頭是一種美感與禮儀,若無法覆蓋龜頭,就會想辦法用套子或繩子製造一種器具,使能藉助外力將包皮硬拉過去蓋住龜頭。後來,由於公共衛生之發達,認為包皮容易藏汙納垢,不只易造成自身泌尿道感染,也會增加女性罹患子宮頸癌之機率,所以,處理過長包皮具有當時背景的意義。而現今衛生環境提升,便利了衛生的實踐,包皮清潔已成日常之必須,因此看待包皮這檔子事,轉換為有困擾、有希冀,才有手術需求,已跳脫衛生的侷限,取而代之的是個人的主觀認知與自我的情趣感受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以為割包皮可以有效解決各種困擾,卻少有人事先關注割包皮所帶來的困擾,大多數是割了包皮才切身感受到割包皮的困擾,例如,常見:清潔不乾淨,就認為把包皮割了,露出龜頭就能容易清潔,是這樣嗎?敏感,也試試割包皮、讓龜頭露出、降低敏感?不敏感,也割割包皮,讓龜頭露出,認為或許有助於不敏感?進一步的相關說明請點閱 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297837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369168。。

常碰到割過包皮的朋友,因為包皮過短紅白皮比例不適當繫帶未放鬆繫帶留得過長陰莖根部蹼狀皮層……等客觀因素之需要,而須再度處理,另外,有部分接受過包皮環切術的朋友,是基於主觀性的想法,如:打從心底渴望找回龜頭被裸覆的感覺、能促進性的刺激與功能之感覺、無法接受身體割包皮所產生的不完整性……等因素,而積極地希望能再度回復當初包皮過長包莖的狀態,因而有了「包皮回復」這項手術之需求。

無論是主觀想法客觀因素,均非本文探討範疇,由於坊間幾乎沒有關於包皮回復手術之介紹,為此,本文乃針對相關手術技巧做說明,讓有此類需求的朋友能獲得更多的資訊及認識。

包皮回復」的手術方式包括有植皮陰囊隧道皮瓣術螺旋皮瓣,有關於植皮陰囊隧道皮瓣術2項手術的不同操作之處、如何取皮皮層內涵的差異性......等,已詳述於「手術技巧非單一用途使用:植皮 v.s. 陰囊隧道皮瓣術(Scrotal tunnel),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249642」、「包皮陰莖手術失敗案例之重建 – 植皮篇,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3770392」之2篇文章中,至於螺旋皮瓣亦詳述於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291336,請各位自行參酌,不再重覆贅述。

本文將從「包皮回復(Foreskin Restoration)」的手術設計規畫,引入相關內容之說明。

希望包皮回復者,因已做過包皮環切術,所以在現有狀態下,無法使用皮瓣移轉技巧去重新回復原狀,亦即現有的包皮總量不足,需要另外尋找其他的皮層之供給,方能達到包皮可以包覆龜頭之目的。

包皮回復.jpg

所謂「包皮回復(Foreskin Restoration)」就是讓龜頭重新被包皮包覆,故,如何設計覆蓋龜頭的皮層,是手術重點之一,方法有2種。方法Ⅰ是將切口設計在莖根部,把陰莖幹的皮層全部做為覆蓋龜頭使用。

摺疊1.jpg

方法Ⅱ是將切口設計在與等長陰莖幹上的X處,然後把此X長度的皮層往前拉、做為覆蓋龜頭之用。請參考下列圖示說明。

摺疊2.jpg

因應方法Ⅰ與方法Ⅱ的設計不同,後續補皮的方式與內容也隨之差異,歸納如下:

比較.jpg

【說明】為何方法Ⅱ僅能採取「陰囊隧道皮瓣術」之補皮方式?

包覆龜頭,所需皮層2倍的Y才足夠一來一往的摺疊。而方法Ⅱ僅於陰莖幹截取Y長度,一面是表皮,一面是沒有表皮覆蓋皮下組織,皮膚的後面只有龜頭,沒有一個堅硬的基礎來固定所植入的真皮,所以無法使用植皮方式去貼皮在皮下的那一面,因此,使用方法Ⅱ所相對應的補皮方式只能選擇「陰囊隧道皮瓣術」,如下圖示。

只能陰囊隧道.jpg

而方法Ⅰ因截取的是整個陰莖幹皮層,所以摺疊後,足敷包覆龜頭使用,如下圖。選擇不同包覆龜頭的皮層摺疊方式,後續的補皮範圍、術後痕位置也會隨之有所不同,如上表格所列。

包皮回復方法.jpg

在現今醫療技巧下,「包皮回復」是可行的,但術後絕不可能像原先自然生成的包皮那樣美觀、可以滑動,這點筆者一再強調。

將包皮放鬆蓋移住龜頭後,就需要以植皮陰囊隧道皮瓣術遞補上缺皮的部分,然而,此時包皮開口還是偏大,有些人會希望可以同時讓包皮開口小一點(束口),但,筆者不建議第一階段手術就同時接受包皮開口縮小術,因為,當包皮被放鬆再折疊回來,其血液循環已受到影響,不宜同時接受包皮開口縮小術,以避免血液循環受到進一步傷害。筆者建議,應俟基礎手術完全恢復後,再挑適當時機接受包皮開口縮小術。前揭基礎手術乃指植皮確定存活陰囊隧道第二階段分離手術完成。

總而言之,「包皮回復」是一個過程,非只是一次性手術,而是需要分階段、多次的修飾,有心手術的朋友不要冀望手術一結束、術後紗布一解開,就一蹴可幾,馬上有個能包覆龜頭的包皮,這是不合理的期待,一旦要接受「包皮回復」手術,就要有多階段手術的心理準備。

有關包皮回復的手術本質與辛苦歷程,另請點閱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468858

包皮回復術後.jpg

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

#包皮回復 #包覆龜頭 #包皮過短 #皮瓣轉移 #覆蓋龜頭 #包皮重新回復 #泌尿道感染 #割包皮 #包莖 #植皮

#陰囊隧道皮瓣術 #螺旋皮瓣 #血液循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的頭像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