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男性重建外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鍾侑谷
學經歷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category/2162914
**若您有任何相關困擾,請洽 yy179@yahoo.com.tw,或電(06)2150237**
Dr.鍾侑谷@YouTube網址:https://www.youtube.com/@Dr.ChungYu-Ku
【警語】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若有醫療上需要,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未滿18歲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並由其代寄,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
【提醒】術前狀態因人而異,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
【建議】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
陰莖背神經截除是治療早洩的手術方法,主要目的是要降低龜頭敏感度,故施作手術時有以下三大要領。
1. 盡量截除在陰莖背神經的末端分支,即龜頭溝附近的背神經分支,原因有二:
(1) 因為造成早洩敏感的地方是龜頭,因此,截除的背神經分支當然鎖定在最靠近龜頭之處。
(2) 越是末端的神經分支,生命力較弱,截除後重新連結的機率越低。
此部分說明可詳見「早洩(premature ejaculation) ─ 陰莖背神經阻斷術(Selective resection of dorsal nerves)」一文,連結網址為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565347。
2. 截除後,神經分支的兩個斷端要保留有適度距離:
做人處事但留餘地,但背神經截除術的「留餘地」,只限於避免造成晚洩的術前考量,而不在於手術中對神經的截除不完全、致神經重新長回來的這款「留餘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詳見「案例探討(6)—為什麼陰莖背神經截除後,感覺又跑回來了?」一文,連結網址為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777111。
即使我們截除的對象已是背神經末端分支,再生力較不旺盛,但,既已手術,就應在能力可及下徹底執行,以杜後患,所以截除神經時,不光只是一刀兩斷,而是讓被截斷的神經斷端彼此間保持一個安全距離,讓它們沒有回頭路可走。
3. 截除後的神經斷端需要做適度處理,才能避免處理後的陰莖背神經形成神經瘤,或者背神經的自我重新連結,造成龜頭感覺的回復,甚至更敏感,形成陰莖早洩症狀的再現,詳情請參酌「為什麼陰莖背神經切除後反而更敏感?」,連結網址為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561075。
這三大要領等同於陰莖背神經截除的三大保障,先「捶軟仔」,鎖定最靠近龜頭且再生力弱的背神經分支,將其截除之(保障一),再拉長截除後的神經分支斷端間的距離(保障二),最後封鎖門戶,確實結紮斷端(保障三),以防堵陰莖背神經的截除不完全,避免早洩症狀重現及其他衍生問題的發生。
筆者曾介紹過陰莖背神經瘤,觸診時,可以摸到圓圓硬硬的突出物,用手壓或敲硬塊時,甚至會有觸電的感覺,性行為時,或使神經瘤周遭感覺更敏銳,致比術前更難控制射精時機,或因神經瘤而帶來性行為過程的壓痛不適,這些都是背神經截除不完全所帶來的後果,這類型神經瘤通常比較大顆、容易發現。本文要介紹的是另一種類型的神經瘤,小小的,無法觸診摸到,且兩個斷端連結,白話講,神經真的重新長回去了!
以往介紹的大顆神經瘤並未連結另一個斷端(如下圖示),術後的更敏感主要來自於原有的龜頭敏感及神經瘤所伴隨而來的刺激,兩者加乘影響,造成術後比術前更敏感。
另外有一種情況是回復術前的敏感狀況,也就是本文所要介紹的內容。
根據本文個案主訴,於其他院所進行背神經截除,當初手術僅截除陰莖幹上左右各一條背神經主幹,術後有神經重新長回去的那種「生長」感覺,覺得兩邊的背神經似乎都有長神經瘤,一段日子後,感覺一邊神經瘤好像不見了,沒有繼續往前長,而另一邊神經瘤有接通的感覺。進行矯正手術時,發現個案的感覺描述非常奧妙,容後敘明。
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介紹陰莖背神經的生長走向及神經瘤形成的相互關係。
神經纖維是神經細胞的觸角,神經細胞就像加油箱,是神經纖維的營養補給站,就陰莖來說,神經細胞乃位在陰莖近端(恥丘方向),一個神經細胞會延伸出一條神經纖維,一群神經纖維會形成一叢神經束,一條神經中有好幾叢神經束,但,不管如何神經細胞(營養補給站)都聚集在陰莖近端,如下圖示。
當一條陰莖背神經被截除時,沒有連結神經細胞的斷端(靠近陰莖遠端,即往龜頭方向),因被斷了糧而沒有動力,只能失了魂地杵在原地,至於連結神經細胞的斷端,因仍有源源不斷的營養輸送,所以仍具備生長力,在這兵荒馬亂中,這一大群有補給站的斷端會戇戇迺、瘋狂地想去「營救」另一半(另一個斷端),此時就有以下3種可能發生:
1. 因為截除的是末端背神經分支,補給不易,加上紀律嚴謹(結紮確實),且去路已完全被堵死(斷端間保留適當距離),往事已矣,只能絕望地駐守在原地、按兵不動,終此一生。
2. 由於選擇截除的是神經主幹,雖然找不到失去的伴兒,可是,斷端離補給站近,補給便捷且充裕,一大群斷端既精力十足又不死心,彼此糾結、與結紮的縫線互相衝撞,全部纏繞在一起(纖維化),形成之前幾篇文章所介紹的一大顆背神經瘤。
3.截除的是神經主幹,斷端離補給站近,精力充沛,加上敵方軍紀散亂 (結紮不確實),雖有衝撞,但衝擊小(形成小顆背神經瘤),所以:
(1) 很容易就找到斷端而重逢(不僅長了背神經瘤且背神經重新連結)。
(2) 尋找過程發生天災(周遭組織增生),阻隔了雙方,所以無法相逢(只長了背神經瘤,但背神經並未重新連結)
本文所介紹之個案即屬第3種情形。
聽過個案主訴後,經超音波攝影,由於組織與皮下肌膜混在一起(如下黃色圈),超音波回波無法判定是否有主訴所宣稱的神經瘤。
手術時,打開進去看,發現內部沒有任何縫線,也就是本個案當初於其他院所進行的背神經截除,只有截斷,沒有做任何結紮及其他的防備,造成陰莖右側有個小神經瘤,但神經並未連結回去,妙的是陰莖左側,共長了2顆小神經瘤,且背神經重新連結,如下圖,對照其主訴,幾乎相符。
經送病理確認如下:
再次矯正手術,不能只是清除掉陰莖背神經瘤,因為這樣只是處理了術後的衍生問題,並無法解決原本的早洩問題,因此,仍須重新再次截除陰莖背神經,當然,要做好三大保障——截除靠近龜頭的背神經分支,同時替每條背神經分支的兩個斷端保持適當距離、以策安全,最後每條背神經分支的兩個斷端都需確實結紮。程序繁瑣,但缺一不可,否則不僅功虧一簣,尚會另增添麻煩,這就是為什麼受術者常問:醫師,您的手術時間怎麼是其他人的幾倍、這麼久?因為筆者戴著放大鏡、憨憨在替您做厚工,只為許您一個美好的未來~~
【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
#早洩 #龜頭敏感 #背神經 #神經瘤 #超音波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