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男性重建外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鍾侑谷

學經歷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category/2162914

**若您有任何相關困擾,請洽 yy179@yahoo.com.tw,或電(06)2150237**

Dr.鍾侑谷@You Tube網址https://www.youtube.com/@Dr.ChungYu-Ku

【警語】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若有醫療上需要,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未滿18歲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並由其代寄,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

【提醒】術前狀態因人而異,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

【建議】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

     隱藏式陰莖又稱為埋藏式陰莖,此類患者因包皮陰莖之根部固定不良,致陰莖完全沒入包皮內,使得陰莖有看起來很小的錯覺(有關長度測量說明請另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272970),但其實大部分患者的陰莖size是正常的,僅少部分有陰莖偏小之疑慮。隱藏式陰莖可分為先天性非先天性兩種,非先天性隱藏式陰莖一般源自於肥胖問題先天性隱藏式陰莖(下稱:先天性)與肥胖型隱藏式陰莖(下稱:肥胖型)屬隱藏式陰莖的兩個極端,兩者的手術工序重點並不相同,介於兩極端之間者,則隨著其病徵狀況症狀輕重(偏重於箭頭的那一端),而視患者實際狀況做手術內涵的機動調整。但不論是先天性非先天性,都無法以單純包皮過長的包皮環切術矯正之,否則均須面臨再次矯治、重新塑型的困局。

繪圖-1.jpg


    舉凡隱藏式陰莖都有『包皮與陰莖根部固定不良』的共通點,但造成這個共通點的成因卻不相同:對於先天性來說,『包皮陰莖根部固定不良』肇因於包皮腔開口狹窄紅白皮比率失衡腹背側白皮分配不均;而對於肥胖型來說,『包皮與陰莖根部固定不良』乃肇因於恥骨前過多的脂肪將包皮根部往外推,致包皮陰莖根部發生推擠而鬆動;因此須針對不同的成因而採取不同的矯正方式。筆者於施作隱藏式陰莖手術時,除了針對不同成因的隱藏式陰莖而有特定因應的手術重點外,另會將鍾氏包皮整型術一併融入手術內涵中,如此才能同時解決病灶,並重塑陰莖外形。凡是與包皮有關的手術,都會影響陰莖的外形,因此若僅側重於解決病灶,卻疏忽術後陰莖的外觀,不能算是成功的手術。

【註:包皮是由紅皮與白皮所組成,有關紅白皮介紹與鍾氏包皮整型術之詳細明,請另行點閱:「外科手術-包皮篇(一)(二)(三)」,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3710695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3711181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3711745

繪圖-2.jpg


    對於先天性隱藏式陰莖而言,雖然包皮陰莖根部固定不良、包皮的紅白皮比率失衡腹背側包皮分配不均等病徵看似與生俱來,但其實是有因果關係存在的:胚胎於母體內的發育過程中,因包皮腔開口狹窄,且腔內紅皮太多而佔據包皮腔的空間,使陰莖往前生長(伸展)時空間不足而產生衝撞力,因而帶動整個包皮往外衝,造成包皮陰莖根部脫離,使包皮外形看起來好像一頂帳蓬似的。從外觀看,很多人會誤以為此類型患者有包皮過少的問題,所以認為若太晚手術就須要植皮,其實不然。正常的包皮的紅白皮比率為「1:2」,而先天性患者的紅皮太多,比率約為「1:1」,雖然如此,但其白皮總量並未過少,而是腹、背側的白皮分配不均,因此先天性隱藏式陰莖的手術重點在於『調整紅白皮腹背側白皮至正常比率』。一般而言,隱藏式陰莖患者的陰莖長度都是正常的,惟先天性隱藏式陰莖患者若不儘早手術,陰莖因包皮腔空間不足,長期受到抑制,反而有可能造成成年後陰莖較小的問題。故,此類型患者並不會因手術時機的早晚而有植皮與否之虞,須擔心者乃在於是否會影響陰莖的成長

    肥胖型患者乃因為過胖,使恥骨前過多的脂肪將包皮根部往外推擠,致包皮陰莖根部發生鬆動,推致陰莖被埋入包皮與脂肪中,但此類患者並無紅皮過多問題,所以包皮腔空間不會不足,故此類患者的陰莖是可以正常成長的,惟易藏污納垢,造成清潔上很大的困擾。肥胖型隱藏式陰莖的手術重點在於『陰莖根部復位』。至於中間型隱藏式陰莖,須視患者實際狀況(偏重於箭頭的那一端)而機動調整手術內容。

    外科手術的成功與否,建構在手術方式手術器械等2個手術技巧的面向,手術方式乃指對症下刀,這個症不僅指病症,還有術後的外觀;手術器械則指手術時所選擇的材料,如:線、針等,選錯器械,即使手術方式正確,也將導致手術失敗的後果。施作隱藏式陰莖時,須選擇不可吸收的單股線,倘若選擇可吸收線,則將白忙一場,當線被吸收後,就會恢復如術前;而若選擇多股不可吸收線,則易藏污納垢於線縫隙處,形成異物反應而產生排斥,使得多股不可吸收線脫落、向抵抗力少的地方外排,如皮膚,不但失去固定效果而恢復原狀,且皮膚表面會因脫落的多股不可吸收線而鼓起。

★肥胖型手術個案說明

    肥胖型隱藏式陰莖的手術重點在於『陰莖根部復位』。

    圖A-1&2為肥胖型隱藏式陰莖術前狀態,陰莖已完全沒入包皮內,看起來很小,將包皮褪下,將陰莖整個吊起拉出如圖A-3,即可清楚看出陰莖的size其實是很正常的,和圖A-1&2相比,有天壤之別。 

外科手術 -- 隱藏式陰莖篇(一):肥胖型



    後續有關註記、多階段局部施打長效型麻藥、精算紅白皮留份比例、脫褲子、修去多餘包皮、重建繫帶、縫合等工序均同於鍾氏包皮整型術,此部份解說請點閱「外科手術-包皮篇(一)(二)(三)」,於此不贅。

外科手術 -- 隱藏式陰莖篇(一):肥胖型

    圖C-1為手術完成之照片,最後於陰莖根部周圍再度施打長效型局麻藥如圖C-2&3,這是筆者進行包皮相關手術時所採取的特殊方式--多階段施打局部麻藥。手術所引起的疼痛屬於急性痛,這種痛會在瞬間刺激腎上腺,促使人體產生自衛反應,進而誘發一連串不良反應,如血壓升高、心跳加速、腸胃蠕動緩慢、消化不良等。一般的作法都是服用止痛藥,但止痛藥是針對大腦下手的止痛方式,緩不濟急,不僅無法於第一時間就源阻斷手術所帶來的急性痛與一連串的不良反應,且還須讓小寶貝承受止痛藥的副作用,實無必要。筆者之所以於手術中多階段施打局部麻藥,就是為了從源頭有效遏止術後的急性痛,且筆者選用的是成本高的長效型(4hr)局麻藥劑,能有效幫助患者度過術後的疼痛高原期而仍能活動自如。

    另值得一提的是,不論何種類型的陰莖相關手術(當然包括隱藏式陰莖),筆者之所以一再強調須精算紅白皮比例的原因,除為了要維持患者術後仍可擁有陰莖與生俱來的狀態外(堅韌的白皮顯露於陰莖之外,脆弱如內皮的紅皮被包覆於內),更可有效促使術後紅腫不適的狀況減至最低水準,因為任何陰莖手術都須經由包皮進入施作,因此會有2個重點須要特別注意:(1)手術最後階段須重新對包皮進行塑型,讓包皮能與陰莖術後樣貌獲得最一致的呈現;(2) 包皮切口縫合處會造成術後紅腫的主因乃來自於紅皮,一般包皮的切口都會選在紅白皮之間,也就是說紅白皮交界處會被剝離,此時紅白皮間的血液循環系統將被暫時中斷,須俟術後一段時間後才會隨著切口的癒合而逐漸恢復血液循環。在血液流通未恢復前,紅白皮切口處的水腫須另覓其他管道流通,若流通管道越順暢,水腫將可獲得越佳的舒解,術後的腫漲疼痛感則越低。白皮因與軀幹的皮膚直接相連,所以白皮的水腫可迅速由軀幹流失,故術後的水腫漲痛通常不會來自於白皮。而如內皮的紅皮,在血液流通未恢復前,只能透過龜頭溝排解水腫,所以若紅皮留得越多,即切口處將離龜頭溝越遠,排水腫的距離將因而被拉長,也就是說術後腫漲疼痛的時間會被拖延越久。再加上紅皮先天的循環能力本來就劣於白皮,且其組織較薄較脆弱,相同的水腫情況,紅皮的腫漲程度遠將比白皮嚴重,導致術後的疼痛也較嚴重。於此更能突顯鍾氏包皮整型術工序細膩、體貼之所在,精算紅白皮比例,再加上多階段的長效型局麻藥劑的注射搭配(成本倍數於一般局麻),不僅術後陰莖樣貌極佳舒適感高且恢復迅速。 

有關隱藏式陰莖被誤割包皮所導致的後遺症,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868086

有關成人與孩童隱藏式陰莖的異同,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5119012

有關隱藏式陰莖與小陰莖的差異,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276024

 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

#包皮不足 #陰莖短小 #龜頭無法外露 #包皮過長 #肥厚的恥丘 #肥胖 #包埋式陰莖   #包皮開口太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的頭像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