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男性重建外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鍾侑谷

學經歷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category/2162914

**若您有任何相關困擾,請洽 yy179@yahoo.com.tw,或電(06)2150237**

Dr.鍾侑谷@YouTube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Dr.ChungYu-Ku

【警語】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若有醫療上需要,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未滿18歲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並由其代寄,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

【提醒】術前狀態因人而異,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

【建議】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

在處置包皮廔管之前,筆者會用通條確保廔管走向與所在深度,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因為陰莖上面的包皮廔管出入口,並不一定都那麼排列有序地一組組相互對稱著。

對陰莖來說,包皮廔管最常見於包皮環切術後,也就是由縫線所形成的廔管,如下圖。廔管的出入口會分布在當初包皮環切線兩側,一組組地排列著,也就是說,如果發現廔管的入口,理論上可以在環切線另一側對稱位置附近找到廔管的出口,對於這種單純型縫線廔管的通道不僅直且距離短,可以很容易地去找到它並消滅它。

廔管-包皮環切術後.jpg

 

 

 

 

 

 

 

可是,並非所有的包皮廔管都是這麼單純、有序地相對稱,例如我們在「陰莖增大所導致的包皮廔管,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702240」文中所提到之個案,當初於其他院所接受人工皮增大手術、人工皮置入的傷口,後來傷口發生感染,由於當初感染的傷口經過被刮除、護理與重新縫合,導致癒合傷口層次的紊亂,而形成的包皮廔管,廔管之間不見得有相對應口及口,則無法像單純的縫線廔管,可以那麼容易地找到一對一對的入口與出口,此刻,往往需逐洞探測,如下圖示。

包皮廔管群.jpg

 

針對這種發炎感染所導致層次混雜的包皮廔管密集區塊,筆者認為比較好的處置方式是使用探針或27號針管先去做探測與確認,(如何使用針管之說明請點閱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7369345)然後付諸行動,逐一攻克之,理由如下:

  1. 可以確立正確的通道走向,才不至於誤踏歧途而捅出假廔管通道。
  2. 由於廔管的交錯與密集度高,如果採取燒灼揮發的手段,當整個廔管區塊被消滅的同時,也會造成較大面積包皮損傷

所以,筆者個人認為雖然選用和肛門廔管相同的處置方式來應對這種情況,將會是比較好的選項,可是必須放棄使用電燒這類的熱兵器,而是單純使用刀、剪、針等冷兵器,以避免給陰莖帶來大範圍損傷

筆者找了5張此區塊、陰莖擺放同一角度不同個包皮廔管的照片,你可以發現這些廔管的通道方向不一致的,像前面介紹的包皮環切所形成的縫線廔管那樣,方向都是一致往龜頭方向去的。

發炎感染之包皮廔管群-1.jpg

實際操作時發現,這些廔管群,有時兩根廔管雖然方向不同,但卻有部分層面重疊,也就是廔管管道有部分相通的(如圖A),有時兩根廔管是呈現上下不同層面交錯(如圖B),圖A、圖B兩種情況彼此混雜交錯、深淺程度不一,而形成的包皮廔管

發炎感染之包皮廔管群-2.jpg

換言之,一般來說,包皮環切所形成的廔管通常可以找到如圖C那樣的入口與出口,可是感染發炎後的包皮廔管有的只有單一孔洞,如圖D,廔管通道的另一側則是密閉的,白話言之,就是無尾巷概念。

層次不一且廔管相互部分交錯時,有的還會形成如圖E圖F這種情況的廔管。所以,在前述的這種種情況之下,有探針做導引確認,對於混雜的包皮廔管群之處置是極有助益的。

發炎感染之包皮廔管群-3.jpg

像這類發炎感染後的包皮廔管,看似縫線廔管,其實本質上並非縫線所引起的,而是當初發炎感染後的傷口邊緣不整齊,為了縫合傷口,造成層次混亂,接著,發炎感染的傷口在癒合過程中,不整齊的傷口邊緣因纖維母細胞過度增生這邊過去癒合那邊過來黏合,再加上表皮細胞的癒合,最終導致出現這樣不整齊深度不一包皮廔管群。這類感染及過度癒合所導致的包皮廔管群,往往需要靠探針,逐個洞去探測,才能找出相應入口與出口、或者終點,然後順利地將廔管打開

從下圖組縫線所導致的包皮廔管及陰莖發炎感染所導致的包皮廔管來看,同樣拿27號針管穿過這兩種型態的廔管,就會發現,發炎感染所導致的包皮廔管管徑,當27號針管穿過後,還留有很多空間(如下之圖組),而包皮縫線廔管則是包覆著針管,管徑較小(如下之圖組),兩者廔管的管徑差異

如果不了解這些廔管形成的本質與組織原理,一定會覺得奇怪,到底之前那位幫他手術的醫師是去哪裡找這麼縫線來縫合發炎感染的傷口?或者質疑,為什麼這麼縫線來縫合發炎感染的傷口?

其實這類發炎感染所引起的廔管與縫線粗細無關,乃如前述,肇因於發炎感染後的組織層次紊亂癒合過程纖維母細胞及表皮細胞的過度增生

發炎感染的包皮廔管VS包皮縫線廔管-1.jpg

當我們將穿入廔管的針管拉高,更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

包皮環切所導致的縫線廔管與針管密合度高,廔管孔洞被拉扯的範圍較,被拉扯起來的較薄。而發炎感染所導致的包皮廔管孔洞大,可輕易整個皮拉扯開來,且由於纖維母細胞及表皮細胞的過度增生,被拉扯起來的較厚實;一拉扯開來,更可凸顯廔管孔洞寬闊

發炎感染的包皮廔管VS包皮縫線廔管-2.jpg

雖然發炎感染所導致的包皮廔管本質上與包皮縫線廔管不相同,可是處理的方法是一樣的,仍可使用18號針頭的側刃來打開廔管,只是發炎感染過的皮層比較堅韌厚實,所以須耐心地慢慢多次劃開,同樣地,在贅皮不能用鑷子把皮拉開,而是要讓贅皮鬆弛、周邊皮層在伸張的情況下,以小尖剪沿皮層表面將贅皮修去,以免剪掉過多皮層擴大傷口範圍

再者,像這類發炎感染所導致的包皮廔管,更是要避免使用熱兵器的再度傷害,如電燒、雷射…等,反而要使用冷兵器,如針頭、剪刀,以免能形成傷害,致使廔管切口在癒合過程再度引發疤痕過度增生

發炎感染之包皮廔管群-4.jpg

最後,筆者個人在包皮的傷口都會選擇拆線,約在3~4周拆線,就是希望避免形成廔管,當然,每個人的看法與作法不同,你也可以選擇不拆線,讓縫線自行脫落,只要形成包皮廔管之後,能夠有力去處理即可。

【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

#鍾侑谷 #包皮環切 #包皮縫線廔管 #肛門廔管 #後天性廔管 #先天性廔管 #胃造廔 #腸造廔 #膀胱造廔 #氣管造口 #胸管 #引流管 #膽道 #T型管 #耳洞 #屌環 #肚臍環 #鼻環 #眉環 #包皮垢 #肛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的頭像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鍾侑谷醫師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