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男性重建外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鍾侑谷
學經歷請連結: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category/2162914
**若您有任何相關困擾,請洽 yy179@yahoo.com.tw,或電(06)2150237**
【警語】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若有醫療上需要,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未滿18歲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並由其代寄,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
【提醒】術前狀態因人而異,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
【建議】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
似乎是有點奇怪的題目,為什麼要從不同視角去看陰莖脂肪塊?有什麼可看的?
下圖組乃分別由外往內及由內往外去分別觀察脂肪塊,此分屬兩個不同個案,相同的是都做了陰莖脂肪增粗,由於兩者訴求不同,所以之後的重建手術計畫內容也就不一樣。
個案A成年後覺得包皮太長,就去割除包皮,術後雖然龜頭露出來,可以更容易清洗,可是當初犧牲掉太多的包皮,使得勃起所需的包皮量處在一個臨界點,之後又找了另一位醫師做增長及脂肪增粗手術,由於是從恥丘做增長手術,反而形成更大的疤痕,同時將脂肪移入陰莖,結果陰莖的脂肪塊佔據大量包皮空間,進而制約了勃起,所以當初找我們溝通重建手術時,希望能先解決皮層不足的問題,並替將來陰莖增粗重建做準備,因此先接受的是植皮手術。個案B則比較單純,只要拿掉這些惱人的脂肪塊。
由於兩者的訴求不同,於是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觀察脂肪塊,同時來探討在不同訴求下的重建手術,如何「面對」「處置」這些脂肪塊,進而達成個別的重建目標。
個案A在這個階段要做的是植皮,所以我們不能去碰這些脂肪塊,盡量保存陰莖的血液循環,以營造植皮的完善環境。當我們將皮層及皮下纖維層分開,分開後,我們保留Dartos肌膜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血管(如白色箭頭)在Dartos肌膜層中穿越,在Dartos肌膜層下面、透過Dartos肌膜層可以看到黃色脂肪塊(如黃色箭頭),這些脂肪體積並不小,這種情況我們之前有解釋過,請參閱https://smartsurgeon.pixnet.net/blog/post/94559446一文。
在植皮這項手術中我們不能拿掉這些脂肪,以避免拿掉這些脂肪以後,造成移植皮面的不均勻,同時也擔心破壞掉Dartos肌膜層上面的血管分布,造成移植皮層的存活率降低,此次手術的目的是增加個案A的包皮皮層量,這時不能破壞植皮處的血液循環,如果我們將圖片放大,可以看到脂肪塊上面的肌膜有一條條細小的血管(如白色箭頭),這些血管是移植皮層存活的必要條件,所以不能為了移除脂肪塊的次要目的,造成血管的破壞及肌膜的不平整,而因此破壞了主要的植皮架構。
過去我們只能從肌膜的內側面看到脂肪塊,如個案B,這次為了要做皮層的移植,才有機會從外側朝內來觀察脂肪塊,或許有人會疑惑,由外往內看,可以把脂肪看得那麼清楚,雖然個案A這次是為了植皮,不能拿掉脂肪塊,那麼,不涉及植皮的個案,如果只是單純要拿掉這些脂肪塊時是否可以從Dartos肌膜層進入、去直接切除脂肪塊?為什麼以往如B這類個案卻要從另一個層面去做脂肪取出的手術呢?
是的,個案B我們乃是從Buck’s肌膜層與Colle’s肌膜層之間進入,然後往外去Colle’s肌膜層取出脂肪塊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有這個題目來從不同視角觀察脂肪塊的原因。
捷徑未必是重建的最佳道路。
直接從個案A的途徑取把脂肪塊去除,看似最快最準確,但,卻疏忽了幾件事:
- 疤痕
- 疤痕,不管是縱向還是橫向。
- 血液循環
- 血液循環要靠皮下血管叢來供應,若從皮下及Dartos肌膜層之間進入,理論上雖能將脂肪腫塊看得比較清楚,可同時也會破壞掉皮層的血液循環,事後造成的皮層壞死更是得不償失。而陰莖就這麼個大小,我們能進入的空間也只有從Buck’s層著手,只有在這一層才能不影響到皮層及肌膜層的血液循環,同時也不影響到白膜及海綿體的血液循環。
個案A能這麼清楚的看到脂肪塊,純屬特例,不能視為通案。個案A只是讓我們更清楚看到脂肪塊成堆地堆積在肌膜當中,如同古代的鵝卵石馬路(cobblestone paving),這在過去我們只能從肌膜的內側面看到脂肪塊,這次為了要做皮層的移植,才有機會從外側朝內來觀察脂肪塊。雖然能快速清楚看到並找到脂肪塊,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直接從個案A的面向去移除這些惱人的脂肪塊,操做手術時,保留血液循環跟隱藏疤痕是我們全盤考量的重中之重。
脂肪移植陰莖時,脂肪往往是打在Colle’s肌膜層,從以前到做重建手術,發現陰莖補脂的一個現象,當脂肪顆粒失序地打入陰莖時,脂肪不會穿透Dartos肌膜層而連接(沾黏)到皮層,可是移植進去的脂肪卻往往會穿透Buck’s肌膜層、然後沾黏到白膜,真正的理由不得而知,只能猜測是勃起時,皮層和Dartos肌膜層的滑動度比較大,脂肪不容易穿透而沾黏在皮層上,可是勃起時白膜是由小變大,透過Buck’s肌膜層壓迫移植的脂肪,容易讓脂肪穿透Buck’s肌膜層而沾黏到白膜。
個案B、C也都這樣,脂肪跟Dartos肌膜層不太會沾黏,反而會跟Buck’s肌膜層沾黏得很厲害,有些甚至還會穿透Buck’s肌膜層,直接沾黏到白膜(黃箭頭),因此在施作脂肪塊清除的手術時,分離Colle’s肌膜及Buck’s肌膜,往往會碰到沾黏流血、平面不規則的層面,造成的困擾經常數倍於一般的手術。
從脂肪塊的周邊可以看到大量的血管分布在脂肪顆粒的四周(藍箭頭),這些都是當初打入的脂肪進到Colle’s肌膜層以後,促進血管的增生、來供應脂肪存活及後續的營養,否則,在正常的Colle’s肌膜層是看不到這麼多血管的,所以基本上打進一個原來不屬於陰莖的脂肪塊(陰莖的肌膜不含有任何脂肪),會造成局部環境的改變,形成血管的增生,也就是我們在圖片所看到的樣子。
本文藉由不同視角觀察打入陰莖的脂肪塊,讓各位能更了解陰莖的生態與不屬於陰莖的脂肪塊之樣貌,經由這些觀察再融入手術時的相應概念與操作技巧,期能為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與想法。
【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
#陰莖自體脂肪入珠 #脂肪增粗手術 #脂肪塊 #重建手術 #皮層不足 #血液循環 #植皮 #肌膜層 #皮層存活 #脂肪取出
留言列表